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楚天律师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作者:作者:湖北思普润律师事务所 姜学文 张晋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至今已有90年,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使马克思主义长期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下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保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保障,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制度保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保障
   
    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它的生命力、真理价值只有在指导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它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虽然在时间和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上都有各自的特点,然而都离不开以下三大方面的保障。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保障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则是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这些人读了马、列的著作,也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他们却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无产阶级争取解放运动的指南,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而是机械地、教条式地用革命导师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大革命的失败,从主观上讲就是由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机械地、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到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观点而形成的“二次革命论”导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是由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导致的。他们根本就不懂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些自称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却连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因为他们忘记了列宁关于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的论断。以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相反只能窒息马克思主义,扼杀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国革命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态度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特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情况的个别论断区别开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核心的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内容的思想体系。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牢笼,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继续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他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纠正了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根据时代主题由革命和战争向和平与发展转化的客观实际,以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展了有亿万中国人民参加的,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产生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
  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更多严峻的挑战。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不稳定因素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3]
  事实表明:在新的时期,我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要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怎样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更好地担负起党在新世纪中的三大历史面对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解放思想,从新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出新的、科学的回答。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考验,根据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的特点,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而又卓越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二、始终全面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保障
  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坚持党的领导,包括了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党的思想领导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才能不断地排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不断地提高党员的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的科学结合,党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弄清楚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才能将革命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胜利。而组织领导则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和实施,没有党的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就无法落实。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仅仅取决于他的阶级性,还取决于他以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表现在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它能够与世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也就保证了党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
  三、科学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制度的保障
  在民主基础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制度。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伟大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在1905年12月首次使用了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的概念;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又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进党章,在列宁发表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一文中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在目前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共产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统一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象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全体党员的普遍信任,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6]从此,民主集中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在提交给党的一大讨论的党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应该是民主集中制”。1926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了党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正确的集中;也只有在正确集中的指导下,才有健全的民主。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也不能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官僚主义的集中,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科学地执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证。因为,如果没有民主集中制,人民群众的智慧就不可能被集中起来。党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能提出真正体现人民意愿,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也就不能进行正确的理论创建,当然就更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同样,没有民主集中制,党就不能通过民主的方法,将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正确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样也就不可能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主要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江泽民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